锦天城继续协助多家客户应对美国海关强迫劳动边境执法
2025-06-2344在过去一年里,美国海关的强迫劳动执法活动继续保持活跃,截至2025年4月底,美国海关针对进口产品共计扣货16,100票,价值36.7亿美金,其中放行5,708票约占35%,拒绝9,436票,约占59%,还在审查956票约占6%。美国海关的强迫劳动执法实践是动态变化的,针对不同产品和不同供应链形成了不同、不断更新的溯源文件要求,并且由于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比较大,在执法实践中的差异化也不可避免。此外,由于关税战的原因,调整供应链和变化原产地后出口美国的高风险产品受到美国海关的持续关注,继续被美国海关扣货执法。
锦天城继续协助多家客户不间断地应对美国海关执法,从光伏和铝制品,扩展到航空部件、汽车部件、电子、化工产品。截至目前,我们协助客户已经实现了超过450票被扣货物的成功放行,货值高达数亿美金。在长时间应对美国海关执法的过程中,我们在供应链风险评估、溯源证明、供应链尽职调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和判断能力。
项目组包括锦天城高级合伙人李烨,合伙人李吏、蒋岚,律师李伶、于佳慧以及项目组成员张雷、刘宋子安、张亦丰、伏旨仪、吴典。
美国海关的上述强迫劳动执法是基于《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该法案通过“可予驳回的推定”举证原则,将原本应由执法机关提出的合理怀疑,倒置为进口商的证明义务,大大降低了执法门槛。从本质上讲,该法案是针对进口产品的供应链管制。美国海关目前将棉花、西红柿、多晶硅、PVC、铝、钢铁、电池、轮胎作为优先执法产品。对于优先执法的产品,美国海关的强迫劳动边境执法已经实质上构成了正常国际贸易的障碍,在执法后颠覆性影响企业对美国出口。
基于不同的政策目标,在不同情形下针对供应链的国际贸易措施已经很多了,并且在激烈的贸易战中正在成为抓手和趋势。其中,基于该法案的美国海关执法最为活跃。欧盟的《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在2024年12月正式生效,在3年过渡期结束后正式实施。预计,尽管法律规定不同,欧盟版强迫劳动执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参照美国海关执法。国外客户已经将严格的合规要求传导给出口商,逐渐成为新的市场准入条件,极大扩大了这些法案的影响,使得供应链上的中国企业直接出口或者以其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出口美国、欧盟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市场面临很大的挑战。
锦天城是国内极少数能够提供供应链管制和合规服务,并拥有大量执法应对经验的律所。除了执法应对,锦天城还在协助锂电池、储能设备、汽车部件、变压器、光伏组件多家头部企业积极开展前期合规工作和供应链尽职调查体系建设。